一家琴行的生意之所以火爆,可能源于天时地利人和的面面俱到,也可能只因为某个细节的突出。
但是火爆的店面不能简单复制。一点点的改变行业动态,或者自己眼中的“升级”,可能就会暴露自己的短板。
X老师是华东某省艺术培训机构的老板,2014年以前在一个毗邻学校的小区外面经营着一家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琴行,主打钢琴培训。
2015年初,这家店的生意开始好到出乎意料,原本只能容纳最多300名学生的机构,突然出现琴房不够用的情况。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X老师开启了第二家店。新生报名的速度远超预期,她想把附近的生源尽可能多的拿下,因此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又开了第3家店。
虽然第3家分店的生意跟前2个开始出现了一些下滑趋势,可是收益率还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上的优秀表现让她开始筹划更大的想法。
问题从此开始爆发,后面的这5家店的生意出现严重问题尊龙凯时,即使在周末最为繁忙的时候尊龙凯时,也会出现50%以上的琴房空置率。营业额情况更是被严重拉低,5家店的总业绩甚至不如老店的1/3。
前3家店都是选择在小区旁边,而且毗邻幼儿园、小学,有大量的潜在适龄童群体。周围有很多的文化课补习机构,也不乏舞蹈、美术和跆拳道,虽然也有几家琴行,但是面积和装修均普遍档次较低。由于X老师在琴行门头上花了很多的资金,所以仅从外观上就能突出优势。
而后5家店虽然也是开在小区旁边,但是在选择上更倾向于新楼盘和商业区,周边缺少幼儿园或小学等生源集中地。尤其是最后2家店,更是直接开在商场里面。原本是想借助商场的高人气来招生并提高乐器销售业绩,但是却忽略了周边缺少居住区的事实,而X老师原本也并不擅长销售,更是缺少分销资源。
主编点评:培训首先离不开的就是生源。新楼盘也好,商业区也罢,短期内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源不足。乐器培训行业有个先天的劣势,就是重投资,轻产出,回报周期长。
所以如果手中现金流不是非常充裕的时候,或者能够承受半年甚至更久的空窗期的话,上述场地并不适合。
至于想在商场里开旗舰店来推广乐器销售的想法,如果机构内部学生不是很多,又比较缺乏分销资源,这种行为也是非常冒险的。
前3家店,X老师还是以1对1课程为主,后面的5家店,她吸取了行业目前的主流小组课模式,增加了大教室。
但是在教室的设计环节上,她做了一个最大的错误:由于场地面积普遍还是在200平方米左右,又没有下定决心开展集体课,担心不能一次招齐学生。所以在琴房整体规划上,依旧是以1对1为主,所谓的能够同时满足6人上课的大课教室,实际只能满足4人使用。
而每次的体验课,X老师又是以6人为一个班级开课,拥挤的环境给消费者带来非常不适的感觉。
主编点评:门头、教室面积、环境甚至灯光都属于品牌的一部分,应该是整体划一的,而不是“随心所欲”。
很多机构的负责人都会遇到也会担心集体课学生一次很难凑齐,所以在教室面积规划中,就会有所保留。
但是这种保留有仅仅是停留在面积使用上,在实际的招生中大家还是憧憬着可以将教室最大化利用。
小组课的费用略低于1对1,但是我们不能把环境因此就降低要求。无论消费者选择的是哪一种课程模式,他们都想得到最好的待遇,这是一定的。
长期的1对1授课模式让X老师已经养成了固有的教学方式,在面对行业新鲜的“小组课”的时候,她惯性的将以前的方法进行了复制,结果大相径庭。
主编点评:小组课作为目前行业内最流行也是最多人想了解的一种授课方式,它的好处是课时费单价低,容易吸引更多的受众;利润高,可以为机构带来更多的收入。
可是跟传统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小组课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乐器从而产生兴趣,它的宗旨是以兴趣启蒙为主。
生硬的将1对1强加在小组课模式上,不仅会造成教师们压力大,担心教学成绩等问题,也会给孩子更多的枯燥感。
在1对1模式下,因为传授过程仅局限在1名教师和1名学生的两者之间,个性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借口上还是能够贴合“因材施教”的概念。
但是在小组课,授课过程就不仅仅是2人之间,而是5人甚至更多。那么它对教师的课程标准化就有很高的要求。绝不仅仅是老师在旁边说,学生单纯的执行。
主编点评:扩张是好事,但是如果改革和扩张同时展开,可能扩张的速度就要暂缓,以避免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将问题扩大。
很多机构都在抱怨教师难管理和防止教师带走学生的问题,可是很少有人真正用心将教学标准化去落地执行起来。尤其是在集体课时期,如果教师个人的能力天花板很低,那么集体课展开和后续的课程升级都将受到非常严重的挑战。
对于部分想抢得先机的校长,想要提前布局规划2023年,制定校区6个板块内容的校长们,我们为众多琴行创业者提供了新年福利课程,2023年全年年度规划课程。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尊龙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