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及响应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前海的城市照明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阶段的新使命,承接《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的新要求,前海启动了
在华灯初上或万家灯火时,推开家门,你希望眼前是什么样的景象?客厅是否散发着舒适悦目的光晕?厨房是否被亲切地照亮?餐桌是否氤氲着轻松与浪漫?书桌上是否投映着理性之光?卧室是不是总留有一点微灯,就像儿时记忆中妈妈那样?……
人们对家的回忆和遐想,往往和光离不开关系。光是空间的魔术师:照明,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我们对一个空间的感知、感受和感情。这个空间可以小到一所房子,也可以大到一个城市。
假如我们要装修一个新家,一定会在一开始就构想照明的风格、布设光源、安排走线,以便获得理想的空间感受,这样的流程,几乎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当这个“家”扩大为一座城市时,事情却因复杂而变得走样:由于我国城市照明发展起步较晚,在城市规划、建筑及景观设计初期往往未能将城市照明建设考虑进来,因此,城市照明建设滞后于主体工程建设,只能采用在既有建构筑物、景观环境上加装城市照明设施的方式进行推进。这样的方式常存在安装条件受限、取电困难、安全隐患,而且越是“大手笔”的加装,越容易破坏精心设计过的建筑外观。
——颠倒了做事顺序与方法尊龙凯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尊龙凯时。因此中国城市照明在追求高品质的发展之路上,南辕北辙了许多年......
2012年,深圳启动了全国首个全市域覆盖的城市照明规划《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13-2020)》。面对深圳市内大量的新建、改建、扩建片区,秉承高品质、高标准发展建设理念,提出“三同时”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即:
针对新建、改建、扩建片区,与主体工程配套建设的功能照明设施和重点区域的景观照明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通过加强规划设计建设的前期充分协调,推进深圳城市照明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精品化尊龙凯时,引领城市照明建设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2016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作为深圳最重要的新建城区之一,率先落实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要求,启动了《前海灯光环境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就前海的“三同时”城市照明建设管理要求及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前海灯光环境专项规划借鉴新加坡、纽约、墨尔本等国际先进城市经验,对照明规划的控制内容及指引要求进行了创新。并针对各类照明对象,就照明管控、指引的关键指标及要求进行整理,制定了符合前海管理实际的“三同时”城市照明设计导则,涉及单元照明导则、二层连廊照明导则以及地下空间照明导则。
其中,为适应前海建设管理的实际需求,照明单元承接前海的发展单元划分,共分为22个单元,《规划》就单元内的建构筑物、街道、公共空间进行了识别和梳理,并就三类照明对象,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分别指引。导则的编制提高了管控、指引关键信息的查阅的效率,为“三同时”城市照明建设管理的审批、审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前海灯光环境专项规划指引下,前海的“三同时”城市照明方案采用多专业专家汇审模式,专业类别涉及建筑、景观、照明、电气等多领域,通过多专业联合论证,为确保前海城市照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当前每季度一次、每次5-6个项目的审查审核工作程序下,前海已涌现出了一批精品城市照明建设工程,为推动深圳全市的“三同时”城市照明建设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标杆示范作用,其经验也为深圳城市照明的建设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2018年,经深圳市人民政府六届一百二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了《深圳市城市照明管理办法》,其中的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对深圳市“三同时”城市照明建设管理做出了具体要求,深圳正式启动全市的“三同时”城市照明建设管理工作,相继发布了《深圳市景观照明“三同时”建设项目的区域范围》,并将此范围及相关规划控制要求纳入了深圳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至此,深圳的城市照明建设管理正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前海经验功不可没。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及响应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前海的城市照明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的新使命,承接《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的新要求,前海启动了《前海灯光环境专项规划(修编)》的工作。
顺应前海扩区发展新需求,规划立足多维度的视点视线分析,将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片区、桂湾片区、前湾片区、妈湾片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研究,以期在平日模式下,构建出连续性强、层次丰富的滨海夜景界面;在节假日及重大节庆模式下,整合各重点片区节庆灯光,构建独具新前海魅力的湾区联动节庆夜景。
为避免各重点区域各自为政的表演灯光建设对前海湾整体夜景造成不利影响,规划基于航空、南山、滨海公共空间视点分析,对联动表演灯光的范围及不同载体的联动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强调建构筑媒体立面与传统动态彩色照明的协同、联动设计,以期在合理控制建构筑媒体立面建设数量及范围的前提下,构建出富有湾区特色的联动夜景名片。对此,在照明设计导则中加强了对前海建构筑媒体立面及联动彩色、动态光预留的控制。
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规划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城市照明建设管理中的应用。重点指引了智慧照明建设,涉及智慧照明管理系统建设、景观照明智慧化及功能照明智慧化等三方面内容。
近期,通过对前海功能照明及景观照明的分时、分模式智能调控,在满足城市服务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能耗;远期,通过指引建设搭载人流监测模块的多功能智能灯杆,感知区域内不同地块单元的人流变化情况,通过智能调控,实现节能夜景场景启闭的智能切换,借助更加精细化的智能照明控制,进一步降低区域的夜间能耗,助力区域构建城市照明低碳示范区。
为确保真正实现低碳节能的夜景照明设计、控制,规划在照明设计导则中加强了对分模式照明设计、控制的指引,涉及亮度控制、光色控制、动态控制及特殊说明等内容;对于建筑照明,加强了对内透照明的应用指引;对于公共空间照明,要求尽可能借助合理的功能照明设计,营造出良好的夜景照明效果;对于道路照明,加强了对多功能智能杆的建设指引。
规划在城市照明建设及相关夜间公众活动规划中,积极探索港、深两地在设计创作、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合作共赢的介入模式。
规划提出积极引入深、港重要的文化活动,通过配套完善的导览标识照明建设以及契合活动主题的灯光艺术创作,提升文化活动的对外吸引力,渲染文化活动现场的活动氛围;
积极探索深圳光影艺术季与深、港同期文化活动的融合模式并邀请香港高校师生、艺术设计机构等参与相关光影艺术作品创作,以提升深圳光影艺术季在香港的关注度及影响力,并强化区域光影艺术作品的特色性,借助特色化、差异化建设,使区域在深圳各光影艺术季展区中脱颖而出,吸引人流及媒体关注,带动区域的相关经济发展及品牌宣传推广。
对此,规划在照明设计导则中加强了对公共艺术照明及活动照明的指引,将公共艺术照明及活动照明纳入城市照明管控,以实现更加精细化的城市照明管控。
前海是开发建设新区,城市空间的形态特征及功能随着规划、设计、建设的推进,存在较大的可变性。
对此,《修编》一方面基于飞机航行安全、夜间生态保护及核心夜景观景界面构建等,提出了城市照明建设负面清单,实现“刚性”的底线控制;另一方面,基于区域的近、远期规划发展及载体分类研究等,提出了“柔性”的指引。通过“刚融并济”的照明规划,使修编后的照明设计导则,更加适应前海各区域多阶段发展需要。
“三同时”城市照明建设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照明新闻,照明规划是新建、改建、扩建片区城市照明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重视。
多年来,前海在城市照明方面的规划探索、先行先试,为深圳乃至我国的“三同时”城市照明建设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伴随更多的城市片区重视照明规划及“三同时”城市照明建设管理,相信我国的城市照明在丰富公众夜间文化活动、带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也相信,以“三同时”为理念和方法,通过长期协调、融合设计、活动策划,将有助于形成日夜衔接的、高质量的城市空间风格与调性,鼓励人们探索城市24小时的美妙,更加了解和依恋我们的城市家园。
作者简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2017年进入中规院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城市照明、智慧城市、公共艺术等领域的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近年来,主要负责的项目包括《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前海灯光环境专项规划(修编)》、《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夜景观规划研究》《松山湖高新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等;主要参与的研究及项目包括《城市照明建设规划标准》CJJ/T 307-2019,《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夜景灯光专项规划》等。
项目组成员:冯凯、卓伟德、杨艳梅、傅一程、杨洋、任婧、吴潇逸、许丽娜、张霞、骆玉洁、陈瑞瑶
中规院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006年成立,主要职能是为住建部行政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技术支撑。承担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规范研究、城乡照明规划及设计项目、城乡照明规划及设计咨询项目、智慧城市规划及设计项目、公共艺术规划及设计项目。